{SiteName}
首页
登封市新闻
登封市小吃
登封市地理
登封市人口
登封市经济
登封市旅游

寻找夏朝二里头遗址的密码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

“夏朝究竟存不存在?”数十年来,这是始终困扰在考古学界的问题。

尽管中国历史文献记载里,它被称作第一个世袭制王朝;先秦的《诗经》、西汉《史记》等诸多典籍中,它也位列“三代”之首。不同于以甲骨文和殷墟作为信史的商朝,在考古研究领域尚缺少内证性文字材料的夏朝始终未能被学界完全认可。

河南偃师二里头,这里曾在考古学者的发掘中发现了目前所知、被公认的中国最早的宫城、最早的城市干道网等早期遗址。而二里头遗址和夏朝在时间、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契合,也为学界提出“夏朝存在说”提供了依据。虽然尚有争议,但二里头“极有可能就是夏都”是学界的共识。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赵海涛是二里头考古工作队现任队长。在与《中国报道》记者对话时,赵海涛直言,目前不必纠结于“夏朝是否存在”又或者“二里头是不是夏朝”的问题。在他看来,研究夏问题,最关键的是不能急于求成,应更多地从考古学提示以二里头为代表的夏时期遗存,对其进行研究、阐释和解读,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和复原当时社会生活。

关键的“突破口”

提到二里头,绕不开的是徐旭生。他是著名考古学家,也是二里头遗址最初的发现者。

《史记·夏本纪》中清晰地记载了夏王朝自禹至桀共17位帝王,“大禹治水”的故事也在民间流传数年。但《史记》距离夏朝已经年,其可信度便有了折扣。在考古研究领域,对于夏朝存在的证据,仍然还有一定的争议。

上世纪50年代,身为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现属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的徐旭生开始了夏朝的线索收集,他决定循着文献记载从考古学角度探寻夏王朝的存在。

年,入了夏,已经71岁的徐旭生率队从北京前往豫西一带寻找“夏墟”。河南省登封、禹州、巩义、偃师等地是一行人踏查的目的地。到达偃师二里头村时,徐旭生偶然发现,正在响应村里号召挖鱼塘的村民挖出了大量陶片,而这些陶片中,“殷(商)代早期极多”。徐旭生推断,这里可能有一处古代都邑的遗址。结束一个月的考察时,团队发现20余处遗址。

返回北京后,徐旭生写下了著名的《年夏豫西调查“夏墟”的初步报告》,对告成、二里头等遗址的重要性做了强调。这是夏文化考古工作的突破性进展。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镶嵌绿松石铜牌饰。

徐旭生的考察成果引发学界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ngfnegzx.com/dfsxc/15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