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丽的登封市嵩山少林寺塔林西南约米,钵盂峰、凤凰岭之间,有一处视野开阔的山地,这里隐藏着一座以孝、贤文化为主题的景点——孝贤碑林。这个占地多平方米、拥有近块碑刻的景点,由登封市退休干部张林银先生个人出资历时8年建成。
据张林银介绍,年一次他与附近村庄的几名老人聊天时,得知他们的晚年过得并不快乐。“关爱今天的老年人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张林银认为,孝的本质是“爱”,表达方式是感恩。人出生时受到父母恩惠,成年后必须懂得回报。抱着这一想法,他决定,在少林景区内建一座以孝、贤文化为主题的碑林,来铭记、传播孝敬老人这一传统文化。
孝贤碑林里的石刻
年,孝贤碑林开始筹建,年3月,张林银写了一份《关于建孝贤碑林的可行性报告》。三天后,报告得到相关部门的肯定和批准,他兴奋得一夜没睡。最终,孝贤碑林选址在少林景区的一片荒山上,项目设计方案委托给了河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张林银开始和老伴一起,带上洋镐、斧头、镰刀,开辟这片荒山。“每天天不亮,两人就骑着一辆小摩托,从家里出发到20多公里外的山上,风雨无阻。因为路远,他们的中午饭就是早晨出门时带的馒头或者油饼。”张林银的儿子张宏愿说,这一干就是8个年头。
因为少林景区白天不让进大型货车,水泥、大沙、石头、碑刻等,只能晚上运。这段时间,夫妻两人几乎每天都是早晨五六点出门,第二天凌晨一两点才回家。辛苦不说,过程也很是危险。年5月,张林银指挥碑刻入场时,一块重逾千斤的石碑突然从车上滑落,砸在了他腿上,致左腿骨折,右腿也受了伤。住院第二天,他便从家人手中要来相关资料,“遥控”指挥工人施工。出院当天,腿中夹着钢板的他第一时间又奔赴施工现场。
工程浩大,为省钱张林银会把很多工作包下来自己干。然而家中积蓄对于碑林工程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张林银回忆,一到春节他就不敢出门,晚上也不敢亮灯,生怕谁带着孩子来串门拜年,要给压岁钱。唯一的外孙女他也从来没给过一分压岁钱。
张林银(左)在走访敬老院
建设过程中,张林银四处筹资,从战友、亲家、本家、朋友等处,累计筹措资金万元。后来,这件事受到了河南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全国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组委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