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登封市新闻
登封市小吃
登封市地理
登封市人口
登封市经济
登封市旅游

游学登封一幅哲理画,品味一个伟大的文化旅

今天,第四期旅课草堂游学筹智会将走进登封,一个中国旅游30年发展的典型样本。新常态背景下,登封旅游何去何从?本周,我们进行了系列解读,以期更好为登封旅游筹智,也期待相关人士对登封旅游有重新认知与全新思考。解读历史不是回味辉煌的过去,而是探索未知的未来,让我们共同携手,众智众筹,共探传统旅游目的地的明天。

1一幅图,打开一个包容的世界

嵩山少林寺有座“三教合一碑”即“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碑”。碑上的图从整体上看是一位和尚的图像,也就是佛教的代表,即正面是释迦牟尼。左侧头戴方巾者为儒教的代表,即孔子。右侧头后挽个发髻的则是道教的图像,即老子。三教共存一碑,一片圆融。这三个头像合在一起,加上合肩、合上身,浑成一体,两手捧“九流混元图”,构成佛、儒、道三教及“九流”的“混元三教九流图”。

碑文曰:

佛教見性,道教保命,儒教明倫,綱常是正。農流務本,墨流備世,名流責實,法流輔製,縱橫應對,小說諮詢,陰陽順天,醫流原人,雜流兼通,述而不作。博者難精,精者未博。日月三光,金玉五穀,心身皮膚,鼻口耳目。為善殊途,咸歸於治。曲士偏執,黨同排異。毋患多歧,各有所施。要在圓融,一以貫之。三教一體,九流一源,百家一理,萬法一門。

三教融和的这种形象理论虽然诞生于明代嘉靖年间,但其肇始却在于宋代嵩山三教的密切交流。儒、释、道三教在嵩山的发展,为宋代嵩山儒、释、道三教的发展和交流奠定了深厚的基础,为宋代嵩山的圣山光辉做足了铺垫。从西天而来的佛教,本土的道教以及作为正统思想的儒教,三教和平共处,互相吸收对方的优点,促进自身的发展。道教表现出世俗化的倾向。佛教吸收了儒、道思想,禅宗在嵩山广为流传,少林寺由律寺转变为禅院。儒学吸收和借鉴了佛教、道教的思想,形成了理学。在包容三大教派的嵩山怀抱中,宋代文化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得以彰显。

2三教融合,如何诞生旅游的灵魂

嵩山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夏商周三代的立国中心,是中国踏入文明时代最早的地方,是萌发中国治国之道和形成礼仪之邦的发祥地,为儒学和儒教的形成奠定了优良的基础。嵩山文化圈作为中华民族古文化的核心,尤其是在洛阳成为国家都城之时,这里的儒教令全国其它地区难以望其项背。

东汉时期,地处国都洛阳的嵩山,是佛教最早的传播之地。北魏时期,印度高僧菩提达摩来到嵩山落迹,传授大乘禅法。少林寺被后世公认为禅宗祖庭、大乘胜地,达摩被誉为禅宗初祖。有唐一代,高僧云集嵩山,少林寺、会善寺成为中国禅宗南北分争。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一种传统宗教,嵩山是道教三十六洞天中的第六洞天,是道教传播的重镇,嵩山的附属山脉缑山是道教的第三十二福地,嵩山的北翼邙山是道教的第七十福地。历史上大多著名道士都曾在嵩山修炼,如浮丘公、王子晋、李八百、张道陵、成公兴、寇谦之、王远知、潘师正、司马承祯、吴筠、刘道合等人。

嵩山三教交流的重要成果,是儒家吸收了佛、道二家文化,创立了以儒为主,兼熔释、道文化于一炉的理学体系。理学吸收、融合了佛、道之说,是三者合一的产物,受佛教禅宗的影响尤其大,邵雍、程颢、程颐等理学代表人物都深受禅宗思想的熏陶,而他们时常往来的嵩山,为他们提供了直观感受三教义理、直接接触三教的机会,对他们学术思想的发展进步大有益处。他们学术思想的发展,离不开嵩山这个三教荟萃的特殊区域。以嵩阳书院为中心的嵩山地区,是理学开始与传播的重要基地,在理学发展到成熟阶段的过程中功不可没。

3三教融合中的嵩山文化旅游

位于首善之地的嵩山,与其它地区相比,较早地感受到了三教合一的思想气息并迅速吸纳,法王寺、中岳庙、崇福宫等宗教场所得以修缮或开创,嵩阳书院则持续发展,逐步走向繁盛,来往于嵩山的三教知名人士络绎不绝,儒生、僧人和道士之间广泛交游。

在嵩阳书院讲学的程灏、程颐和司马光等大儒,多次出入于嵩山的佛寺、道观,都对佛学和道学有广泛深入地研究,早已广为人知。以下是宋代嵩山儒、释、道三教交流中往往被人忽视的地方。

明道二年()九月,广受士人称颂的河南府通判谢绛,带领欧阳修、尹洙等儒家学子拜访峻极峰石室内的汪姓僧人,即使欧阳修和尹洙博学善辩,也被他的高论折服,一行人都接受了佛学的洗礼。此外,欧阳修晚年还与石堂山许道士往来密切,多次在赠与许道士的诗中流露出自己仰慕仙道的情感。

嘉祐五年(),文彦博在嵩山游览,夜宿少林寺,顿感俗尘消去,清凉自在。当他想到达摩九年面壁的恒心,深知自己在少林寺内的短暂停留无法明了禅宗意旨。在禅意悠悠的少林寺内,他的心态被禅宗所感染,萌生了深入了解佛法的念头。

熙宁四年()三月二十四日,大理评事、登封知县张琬,与道士张子隐、傅继登、僧人显泰以及隐士周谷同游嵩山。在这次出游中,官员、道士、僧人和隐士结伴同行。此外,内侍王坤和道士王成之也一起游玩嵩山。

4三教交流之于嵩山旅游的意义

嵩山,在不足1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荟萃了以四大书院之一的嵩阳书院、禅宗祖庭少林寺、道教第六小洞天中岳庙为代表的儒、释、道著名圣地,这在中国的名山中是少见的。嵩山儒、释、道三教在对立中发展,在发展中融合,共同铸造了嵩山文化的神奇与辉煌,显示出宋代文化包容万物、海纳百川的精神,形成了一道独特的三教荟萃风景。

同时,儒、释、道三教之人,一道在嵩山游历。宋代嵩山旅游的各种发展,都与儒、释、道三教的交流有一定的联系。这些文化旅游活动,遍布整个嵩山,不仅仅只在嵩阳书院、中岳庙、少林寺等三教场所。参与这些活动的人物,来自全国各地,不仅仅只有居住在嵩山的儒士、僧人和道士。嵩山成为全国三教交流的重要地区之一,也成为著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回顾过去,不是为了对历史的高谈阔论,而是为了寻找到回家的路。面临中国传统文化再次复兴的新时代,从历史当中找到未来,不仅是嵩山旅游要思考的问题,也是这个时代大家共同寻找中国旅游新出路的必然要求。

内容申明

文章编辑时参考并引用了鲍君惠论文《宋代嵩山人文研究》,并进行编辑处理,转载请注明出处及







































白癜风专科医院哪里好
北京哪家医院看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ngfnegzx.com/dfsxc/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