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中国佛教出现过许多派别,主要有八宗。一是三论宗又名法性宗,二是瑜伽宗又名法相宗、慈恩宗、唯识宗,三是天台宗又名法华宗,四是贤首宗又名华严宗,五是禅宗,六是净土宗,七是律宗,八是密宗又名真言宗。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性、相、台、贤、禅、净、律、密八大宗派。
而著名的河南登封少林寺就是禅宗的祖庭,禅宗创始人也称初祖就是“一苇渡江”的达摩(印度人,北魏时期到达洛阳,他曾经见过著名的“永宁寺塔”,还记得这个中国古代建筑的天际线么?),所以禅宗也叫达摩宗,而后禅宗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还记得前面说过的跟六祖相关的“梅庵”么?)。
宋朝时,为了纪念禅宗创始人达摩大师,修建了初祖庵。庵不大,只有山门、大殿、2个小亭和千佛阁,但是初祖庵大殿保留了大量的宋代原物而在中国古代建筑界也算是赫赫有名。
上世纪二十年代的初祖庵
年11月20日,初祖庵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8月1日,包含初祖庵在内的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位置: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少林寺西北,少室山五乳峰下的小土丘之上。
年代:初祖庵创建于北宋宣和七年(年),历代每有修葺。宋代,初祖庵曾建有“面壁之塔”,今塔毁额存。
山门创建年代已无考证,当在金、元时代,原有山门毁于民国年间,年至年于原址重建。
西亭创建于明代以前,清早期重建。
千佛阁创建于明景泰年间,年重修,年在其左右各加五间厢房。
东亭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年)。
面积:初祖庵占地面积约平方米。
布局:初祖庵建筑群依地势布局,历经修缮仍保持宋代原貌,南北中轴线上分布着山门、大殿和千佛阁三座建筑,两侧则有面壁亭、圣公圣母亭等。
建筑形制:
初祖庵大殿高10.5米,长15.34米,宽14.8米,面积.3平方米,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单檐九脊殿。檐下用五铺作单抄单下昂,重拱计心造斗栱,绿色琉璃剪边瓦顶,前后当心间有方形板门,前檐次间有方形直棂窗。殿前槽东内柱上有“大宋宣和七年”的题迹。
初祖庵大殿是抬梁式木构架厅堂型的代表。采用横向的垂直屋架,每个屋架由若干长短不等的柱梁组合而成,只在外檐柱上使用铺作,每两个屋架间用椽、襻间等连接成间。
初祖庵大殿抬梁式木构架
殿内外诸柱皆为八角石柱。外檐柱十二棵,雕卷草式芙蕖,内杂饰人物、飞禽之类。
外檐柱
无普柏枋。外檐斗栱单杪单下昂,重栱计心造。下昂为琴面昂。
柱头铺作为圆栌斗,令栱位置较第一跳慢栱略低。均《营造法式》之定制也。
柱头辅作
阑额至角出头斫作楂头。令栱与瓜子栱出跳相列,成鸳鸯交手。
转角辅作
内柱四棵,浮雕神王、蟠龙和嫔迦等。后金柱用移柱造,挪出佛龛的空间。
彻上明造之昂尾。压跳为蝉肚绰幕。
斗栱内部。石柱顶置栌斗,用斗栱与梁栿相接。
转角铺作内部。偷心造,挑干置于平槫下。
石柱上栌斗承木柱,与梁栿通过榫卯连接。插柱造。
山面斗拱
大殿东、西、北三壁下部内外砌石护脚,刻云气、流水、龙、象、鱼、蚌、佛像、人物和建筑物等。大殿建在石砌高台上,前后青石踏道,大殿后壁辟门。
墙护脚雕云水鱼龙
价值:初祖庵大殿是河南省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之一,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其建造年代与中国古代建筑科学著作《营造法式》的成书年代相近,其斗拱、梁架、雕饰多与《营造法式》相符合,是宋代木构建筑技术的重要例证。
初祖庵大殿为北宋建筑发展状况的研究、中国禅宗史的研究以及少林寺佛教文化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梁思成曾说过,初祖庵是最符合《营造法式》中晚宋时期官式建筑的一个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