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门峡地区谈佛教文化,空相寺是绕不过的话题。
在陕州区西李村乡,一处平缓的丘陵地上突兀而起了两座山峰。远远望去,犹如一对熊耳,故名熊耳山。《水经注·洛水》记载:洛水之北,有熊耳山,双峦竞举,状同熊耳。又记载:昔光武破赤眉樊崇,积甲仗与熊耳平,即是山也。在熊耳山西峰山脚下,有一座著名的空相寺。
从梁武帝撰文的碑记中得知,空相寺原名定林寺,自古有"陕郡之地,天下之名蓝"之美誉。《渑池县志》记载空相寺:"山势巍峨峻绝,怪石峭立,中间古木森列。山下水声潺潺,清流湍激,悠然以远。往来有游人骚客凭眺于其际焉。"
据《陕县志》记载,空相寺是与白马寺同一时期建造的佛门圣地,是中国最早的寺院之一,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公元年,达摩圆寂后葬在这里。鼎盛之时,寺院规模宏大,僧众余人,房屋余间,大小灵塔余座,占地余亩。有专家认为:当时空相寺与白马寺、少林寺、相国寺并称为"中原佛教四大名寺"。
定林寺之所以改称为空相寺,据说达摩圆寂多年后,东魏使臣宗云到印度取经,返程途中,巧遇达摩大师,大师肩扛禅杖,上挑只履,自语道:思故国久矣,当归。言罢向西而去。宗云回朝后将自己路途奇遇向魏孝静帝禀报,为探究竟,皇帝派专人到陕州定林寺挖开墓葬,发现只履空棺,方知达摩已涅槃成佛,逐将定林寺改名为"空相寺"。
年2月29日,寺内僧人和居士在寺内植树时,从地下发现一通碑刻:"汾阳王置寺表"。立碑年代为唐大中十二年(公元年)九月,是郭子仪(汾阳王)重孙郭珙(时任河南府永宁县县令)所立,碑中记到:安史之乱9年后,郭子仪奏请朝廷封赐。唐代宗亲赠达摩禅师谥号圆觉,寺额为空相之寺,塔额为空观之塔。
达摩的圆寂原因,史书有不同的记载:《旧唐书》为:"遇毒而卒",道宣《续高僧传》为:"灭化洛滨",但对于达摩葬于熊耳山定林寺之说,则是统一的。梁武帝所传的达摩"自言":"我则何有?熊耳山下一塔岿然,骸葬翠形游"。《达摩只履西归圆碑》:"达摩入灭太和年,熊耳山中塔庙全;不是宋云葱岭见,谁知只履去西天。"
虽说空相寺没有洛阳白马寺、登封少林寺、开封相国寺天下闻名,但作为中国佛教"禅宗始祖"达摩的身葬之地,空相寺的佛寺地位在中国的佛教史上仍有相当的位置和分量。
佛教自东汉永平年间传入中国后,到北魏初期并没有大的发展。1多年前,南竺国(印度)香圣王第三太子菩提达摩远渡重洋,从南海登陆到达我国,梁武帝派人持诏接至金陵。因话不投机,达摩只身到北魏都城洛阳。魏文帝亲率大臣迎接,并在陕州熊耳山建造定林寺。达摩在定林寺讲经说法,教化万民。梁武帝称赞他:"以精灵为骨,阴阳为器,性则天假,智乃神与。含海丘之秀,抱凌云之气。"他宣讲的大乘心经"如暗室之阳炬,若明月之开云,声震华夏,道迈今古"与中国人的传统思想习惯相吻合。达摩译著的《金刚经》广为传播。后来,达摩大师受少林寺相邀,他石壁九年,寂坐修心,追求"法我皆空"。
公元年,达摩到洛阳禹门千圣寺讲经说法期间圆寂,终年岁,归葬于熊耳山定林寺。
禅宗作为中国佛教中一个重要的极具特色的宗派,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的相结合。达摩创立的禅宗以"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宗旨,被国人广泛认可和接受。
由于禅宗达摩和空相寺的奇特经历,空相寺自古以来便成为佛界僧侣朝拜进香的佛门圣地。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空相寺不断被修葺和扩建,也不断遭受战火毁坏。在空相寺内,有明景泰五年(公元年)所立的《菩提达摩圆觉大师碑》,碑文和梁武帝萧衍所撰碑文相同;有清代康熙十一年(公元年)所立的《重修熊耳山空相寺记碑》,碑文受风雨侵蚀,字迹部分可认;有清雍正十一年(公元年)《重修熊耳山空相寺碑记碑》,碑文尚可辨认;在李村乡陡沟村有明代嘉靖四十二年(公元年)所立的《重修空相寺转角楼碑》,碑文中记载唐代重修空相寺,兵马大元帅郭子仪任总监工;有宋英宗治平元年九月(公元年)刻写的《八棱经幢》;有墓志铭三块,其中有道光十四年(公元年)的墓志铭。
新中国成立之初,仅存若干殿宇,一座钟楼,唐代铸造的达摩肩扛禅杖。
近些年来,空相寺景区总规划面积1.4平方公里,包括熊耳山西山、东山,空间布局为"一花五叶"。主要分为禅宗文化区、天禅养生区、禅武文化区、圣山朝拜区、塔林祭祀区和综合服务区。
而今的空相寺背靠熊耳山,坐东向西,依山递升而建。寺内殿、楼、塔、碑布局精巧,历史遗迹修复完好。
寺内最具价值的文物有:达摩灵塔、达摩造像碑、南朝菩提达摩大师颂并序。
达摩灵塔系积庵法师于达摩圆寂后第二年,即东魏孝静帝元象元年修建,当时定名"圆觉空塔",以寄托众僧对达摩的哀思和怀念。现存的建筑为明洪武五年(公元年)所建,七级浮屠,两层基座,青砖结构。塔身为八角形,塔刹为宝瓶状。唐天宝元年(公元年),由郭子仪启奏加封,改为"圆觉空观",今通称达摩塔。
达摩造像碑为魏元象元年(公元年)立,碑正中为
达摩站像,头罩祥光,宽袍大袖。右上侧刻"航海西来意,金陵语不契。少林石壁功,熊耳留只履"。
《菩提达摩大师颂并序》碑为梁武帝萧衍闻知达摩灭度讯息后,亲自撰文于梁大同二年岁次丙辰十二月十五日竖立。此碑虽历经1余年风雨,碑文仍依稀可辨。碑文为楷书,内容赞扬达摩大师的丰功伟绩,碑额刻有"皇帝万万岁"。
年,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在空相寺旧址恢复古佛道场。
自年起,释永信的弟子延慈法师重新恢复修建空相寺,并于年重启道场。在寺院僧众和善信的护持下,重建了山门、释迦殿、达摩殿、达摩墓、钟楼、鼓楼、南北转角僧房、观音殿、地藏殿、斋堂、大雄宝殿等。
年,恢复达摩祖师纪念大典。
之后,每年农历十月初五(中国禅宗佛教祖师达摩的诞辰日,也是中国禅宗佛教界和四海僧众纪念达摩祖师的大典之日),空相寺盛况空前。海内外广大众僧、护法、居士和信众汇聚这里,参加禅宗佛教的祭祖法会,为爱国爱教祈愿,为国泰民安祈福。
自年起,陕州区恢复了熊耳山春季文化古庙会。
(文:尚柏仁朱家昊图:巩卫东编辑:曹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