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北京海淀区蓟门里社区服务队的队员在指导居民分类投放垃圾。新华社记者任超摄近日,河北廊坊市安次区一家饭店的工作人员在展示公勺公筷。新华社记者王晓摄6月2日,上海宝山区乾溪幼儿园,小朋友在洗手。王初摄(人民视觉)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湖北代表团审议时指出,现在,出门佩戴口罩、垃圾分类投放、保持社交距离、推广分餐公筷、看病网上预约等,正在悄然成为良好社会风尚。这些健康文明的做法要推广开来、坚持下去。推广健康文明的做法,培育良好社会风尚,事关公共卫生防护网的织牢织密,事关每个人。对此,近期不少读者来信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谈感受、提建议。疫情防控中引导群众增强健康卫生理念不能为了“情面”忽视卫生翻阅来信,可以发现广大读者普遍认为:保持健康,重在从衣食住行的每一个细节做起。河南登封市读者袁茵说:“以前去饭店聚餐,如果店里准备了公筷,我们就用。如果没有准备,谁也不会主动提要求。尤其是和熟人在一块,提这个有些见外。现在想来,为了‘情面’忽视卫生,不够朋友。”广东深圳市读者张涛喜欢骑共享单车出行。以前,一趟趟骑下来,并没觉得有需要留神的地方。直到有一天,他看到一篇介绍防疫知识的文章,这才意识到共享单车使用者多,车把手可能不够干净,骑行后应及时洗手、保持手部清洁。“外出归来要洗手,聚餐多用公筷……这些道理大家都明白,只是缺乏足够重视,缺乏行动自觉,对卫生风险还是有些麻痹大意。”贵州贵阳市读者冯远表示,通过疫情防控,他不仅掌握了很多防疫知识,还强化了对健康文明理念的认识。疫情防控既是守卫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一场大战,也是引导群众增强健康卫生理念的重要契机。如今,一些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正在悄然形成。河南安阳市读者马申说,还记得起初他劝家中长辈出门戴口罩,真是磨破了嘴皮子。现在,父母从“无所谓”变成“很自觉”,还反过来提醒他回家要洗手。面对疫情,越来越多的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ngfnegzx.com/dfsxc/15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