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登封市新闻
登封市小吃
登封市地理
登封市人口
登封市经济
登封市旅游

让信仰发光,帮烈士回家记登封邮政分公

年8月1日建军节那天,新华社山东分社、山东省委网信办、山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联合发布了《让思念发光,帮烈士回家大型寻亲活动倡议书》,在全国干群的不懈努力下,一些烈士的家属找到了,这些烈士踏上了回家的路。然而,还是很多烈士依然长眠在他乡的土地,他们对故乡的思乡如山似海,他们的亲人翘首以盼,痴痴地等待着亲人魂归故乡。

张晓龙是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河南省登封市分公司的一名农村邮递员。工作中,张晓龙勤勤恳恳,任劳任怨,默默坚守着邮政人为人民服务的信仰。

年,有一封高考录取通知书需要投递,那天下着大雨,收件人位于石道乡郝沟村。当张晓龙将通知书送到学生家中时,家中无人。通过询问村民,要来了学生家长的电话后,张晓龙便马不停蹄地向着学生家长的工作地寻找,不巧的是,学生家长不在上班的地方。因为还要送其他邮件,张晓龙把通知书小心翼翼地装进防水邮包后,继续投递其他邮件。当天下午5点多,当所有邮件都投递完毕后,张晓龙想到还没有投递出去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学生和他的家人一定在焦急地等待着高考录取结果。”于是,张晓龙骑上摩托,再次向着郝沟村出发。

雨水渐大,视线受到影响在所难免。当摩托车骑到一个土坡时,;意外发生了——张晓龙连人带车摔倒在地,顺着土坡滑了下来,只差半米就要掉进路边的深沟里。从地上爬起来后,摩托车是不能骑了,张晓龙便徒步背着邮包向着学生家中走去,将录取通知书安全地送达本人。

“说不害怕是假的,但为了将录取通知书及时送到学生和家长手中,再苦、再难也值得!”提起往事,张晓龙心生感慨地说。

在石道乡数年的投递之旅中,帮助孤寡老人买生活用品,帮村民寄邮件更是家常便饭。

石道乡张沟村窑沟自然村有一位60多岁的老人,因为患有小儿麻痹,行动不便。张晓龙得知情况后,便主动承担起了为老人采购日常生活用品的担子。“晓龙这孩子,心眼真好!”这是窑沟村民对他的评价。

石道阮村距离石道街路程二三十里,交通不便。村中岁数大的老人,或者家中有子女在外上班的村民,经常让张晓龙帮忙寄衣服、被子、当地特产等。“我岁数大了,也没有交通工具,孩子们都在外边上班。这些年多亏了晓龙,帮我把家里产的花生、红薯粉条、核桃寄给俺的孩子……晓龙心地真善良。”一位经常寄件的村民说道。

时,张晓龙还在石道乡从事投递工作。一天,他看到了《让思念发光,帮烈士回家》的倡议书后,他在心里告诉自己:“如果在自己的乡镇有流浪在外的烈士,一定要帮助他们回家。”因为他始终牢记中国邮政的信仰——为人民服务。他没有想到,三年后,一个烈士需要他帮助回家。

年4月,张晓龙在投递时发现这样一封信,收件人地址“河南省登封县三区赵家岗”,收件人:“吕相贤烈士亲属”,信封上还写着一段说明:“烈士吕相贤,年12月牺牲于山东菏泽,牺牲时仅28岁。恳请邮政员工及爱心人士为吕相贤烈士寻亲,接吕相贤‘回家’。”除此之外,再无任何明确信息。这么一封“无名信”让张晓龙犯了难,按照流程,这封姓名、地址均不详的信件是要做退回处理的,可收件人上“烈士”两个字让张晓龙肃然起敬。

走村入户9年来,张晓龙早已跑遍了乡里的街道和村落,大多数村民他都认识。石道乡就没有赵家岗这个村,新中国成立前的地址信息与现在的行政区划对不上,吕相贤烈士的故乡赵家岗

更是无从考证。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办,是放弃,按流程做退回处理,还是为了心中的信仰——让烈士回家?夜深人静的时候,张晓龙辗转反侧。

“七十多年过去了,祖国山河已无恙,我们的国家也实现了全面小康。但烈士吕相贤还长眠他乡——他多么想回到家乡的土地,魂归故乡。”想到这些,张晓龙夜不能寐。“我一定要帮烈士吕相贤找到家属!”张晓龙在心里对自己说。

让英烈早日“魂归故里”,就是对烈士家乡亲人们的最大慰藉。想到这儿,张晓龙拨通了寄件人的电话,经过联系得知,这封信是湖北黄石为烈士寻亲的一位志愿者张树华发出的,希望通过邮政渠道,为吕相贤烈士找到亲属。了解情况后,张晓龙使命在肩,牢记邮政人的初心和信仰。

张晓龙对烈士吕相贤的情况进行全面把握和梳理后,迅速向单位汇报,登封市邮政分公司领导十分重视,于是这封本该被退回的信就被暂存在揽投部内,等待投递。为了尽快让烈士“归家”,期间张晓龙跟湖北黄石的志愿者张树华多次联系,了解到吕相贤烈士更多的信息,为我们揭开了事情背后的感人故事。

吕相贤,原登封县三区赵家岗村人。年12月,为掩护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发起了“菏考奔袭战”,完成对敌包围后开始攻城战斗。战役结束后,有位战士牺牲并长眠在菏泽市张和庄。

“吕相贤在这场战役中受伤后,被送到了医院,不幸在救治中牺牲。”据张和庄老书记回忆,“当时,由于英雄伤势过重,就牺牲在老乡家里,村民自发的从家里拿出一些白布,裹住英雄的遗体,就埋在了村西头。”

所获知的信息仅限于此,烈士详细信息更无从得知,这也为后人寻亲增添了不小难度。

越了解,就越明白这封信的份量。这封装着很多人希望和盼冀的寻亲信,沉甸甸的压在了张晓龙的心头上。作为邮政的一员,帮助烈士英魂找到故乡,既是人之常情,也是自己的职责使命。抱着这样的信念,他开始了地毯式的“寻亲之旅”。

就这样,张晓龙开始踏上了帮烈士吕相贤“回家”的漫漫寻亲路。同时,登封邮政也派工作人员每周跟着张晓龙一起排查。

无从找起的地址要如何开始呢?不服输和对心中的信仰支撑着张晓龙。他从事邮递员工作已有9年,投递范围覆盖登封市石道乡15个村庄。他白天每到一个村庄投递就顺便到村委联系工作人员查找信息,碰到年长的乡亲都要问上一问,晚上回到家后还接着联系朋友、亲属继续打听。

“经过多方打听,我们排查到范窑吕沟、阮村吕岗有吕姓大户。”确定好大致范围,张晓龙和同事从范窑吕沟开始,挨家挨户上门走访60岁以上老年人、村干部。

“范窑吕沟没有相字辈儿的人,我们就把这个村排除了。接下来,我们就开始排查阮村吕岗。”

石道乡阮村的村干部欧阳洪章在了解了张晓龙的“寻亲之旅”后,也都主动联系他收集信息。阮村的村干部赵文功为帮助“寻亲”,翻找原始档案信息,甚至翻阅各村的家谱,还建立了专门的寻亲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ngfnegzx.com/dfsly/165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