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考古精专,赢得大名垂宇宙;宗风厚重,长留手迹在箕山(湘潭许春强撰联)。著名考古学家、全国劳动模范、原河南省博物馆馆长、河南许由与许氏文化研究会顾问许顺湛先生因病于5月28日逝世,享年90岁。他的逝世是许由与许氏文化研究事业的重大损失,研究会及本刊今特编发此文以表达对他的沉痛哀悼!
许顺湛先生年1月4日出生,山西芮城人,年10月参加工作,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省文物队副队长、队长,河南省博物馆(现河南博物院)《中原文物》编辑部主任、副馆长、馆长,年4月退休。许顺湛先生一生致力于考古及史学研究和博物馆管理工作,他学风严谨、潜心钻研、悟真求实、笔耕不辍、著述颇丰,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奉献给了文博考古事业。先后出版有《灿烂的郑州商代文化》《商代社会经济基础初探》《中原远古文化》《黄河文明的曙光》等7部专著,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真可谓是著作等身,硕果累累。
一、许姓出现在许国亡国之前
唐林宝《元和姓纂》说:“许,姜姓,炎帝四岳之后。周武王封其裔孙文叔于许,后为楚所灭,子孙分散,以国为氏”。《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和南宋郑樵《通志·氏族略》其说略同。这一段话把许姓的来历说得很清楚,即许国亡后,子孙分散,以国为姓。因此可以说许姓的鼻祖是文叔。然而许国亡国之前上溯到西周初年的文叔,他们是姜姓,并不是许姓。姜文叔于西周初年封于许地,可知许地之名早于西周。谢文已引经据典说许之古字为無、鄦,郑杰祥先生在《商代地理概论》中考证,说卜辞中多处有鄦侯、鄦地、鄦族的记载,即卜辞中有许侯、许地、许族的记载。许国亡于鲁哀公十四年,即公元前年,而《左传》鲁宣公十二年,即公元前年,楚臣中便有许偃、许伯,鲁召公十三年,即公元前年,《左传》里还出现了许围其人。许偃、许伯、许围等人的姓,显然不是亡国后以国为姓,而是以传统的地域名为姓。尧舜时期许由的姓更与许国无关。其实文叔的许国名称也是来源于许地之名。可以这样说,许地的居民在商以前是许族,到了商代形成了诸侯国,血缘关系是其主要的纽带。文叔封国许地当属同一血缘系统,但是他带来的族众为姜姓,在许地居民中只是一部分,亡国后才全改为许姓。因此,文叔不能是许姓的鼻祖。
许姓溯源或文叔溯源到尧舜时期,只有许由是名符其实的鼻祖,难怪唐代大学者颜师古在《急就篇》注文中说:“许氏,许由之后也,太岳之胤。”他把许氏之先祖认定为许由,没有提伯夷,也没有提文叔。宋人文天祥《五云下造许氏初修族谱序》中说:“按许氏,自由隐许,遂以为姓”。《古今图书集成·氏族典·氏族总部·炎帝神农氏之系》中说:“许,许由之后也。”郭沫若《中国史稿》也认为许由是许氏的始祖,他出生在登封箕山一带,后来的许国居民是从那里迁去的。
二、许由故里及许地
许由其人,大多史书都说他是一位高士,因尧禅让而不受,隐居在颍水之阳。但也有些史书则是另一种说法,如《墨子·所染篇》中则认为许由与皋陶、伯益、伊尹、仲融、姜太公、周公一样,都具有治国的才能。《淮南子·泰族训》说:“舜、许由异行而皆圣”,《论衡·逢遇篇》也说:“虞舜、许由俱圣人也。”《吕氏春秋·孟夏纪·劝学》中说:“帝舜师许由。”《庄子·外篇·天地》中说:“尧之师曰许由。”从以上文献记载可以看出,许由在尧舜时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尧舜都拜他为师,既有治国的才能,又是道德高尚的人,与虞舜一样并称为圣人。正因为如此,许由才有资格受到尧的禅让,在不接受尧的禅让之后,才作为隐退的高士,绝不会做隐士在尧禅让之先。我写过一篇文章《夏代前有个联邦制王朝》,是说尧舜当时是联邦制王朝君王,王朝的臣僚都是各地酉邦王国的首领,例如大禹、皋陶、伯益、弃、契等。许由在尧舜心目中的地位如此之高,岂能只是一介隐士,他必定是一个酋邦王国的首领,至少说也应是一个部族的领袖。这个观点如果能成立,那么许由的故里及许部族的地望在哪里?《庄子·让王篇》说:“故许由虞乎颍阳。”即说许由生活在颍水之阳。《吕氏春秋·情欲》高诱注云:“许由,阳城人。”这为古阳城在登封增加了说服力。不论阳城具体地望今后如何变化,都不影响登封阳城的历史地位,也不影响许由故里在登封这一事实。
年5月12日,许顺湛在箕山许由庙考察时,在明代"箕山"诗碑前留影
许由是许部族的领袖,或是酋邦王国的首领,虽然他的故里在登封的阳城和箕山一带,但他的部族活动和分布并不限于此。从留传下来的与许由有关的遗迹、故事或许姓分布的情况来看,也可以知道许地的大体情况。许由与巢父的故事发生在颍水之滨,洗耳河、洗耳池,许由春耕饮牛的故事,许由弃瓢的故事以及许由冢、许由庙、许由寨等,都在东金店的箕山一带。鄢陵县城西11公里陈化店乡有许由村,村内有许由寨,村西有许由冢,冢前有许由寺,今存清顺治十四年《重修许由寺功德碑》一通。许昌市各县有23个村以许姓命名:许昌县有许田、中许及五个许庄;长葛县有大许、小许;鄢陵县有许姜庄、许铺、东许、西许及三个许庄;禹州市有许岗、许楼、许屯、许丘、许家沟及四个许家门。这些村所有许姓居民都是许由的后裔。《太平御览》卷引戴延之《西征记》云:“许昌城本许由所居。大城东北九里有许由台,高六丈,广三十步,长六十步。由耻尧让而登此山,邑人慕德,故立此台。”从以上介绍的情况看,许地应包括登封、禹州、汝州、长葛、鄢陵、许昌等地,后来许国大体上也在这个范围之内。从发展顺序来说,许地、许国人的祖根当在登封阳城。
年7月8日,许顺湛在研究会组织的"许由与许氏文化首次学术研讨会"上发言
三、对文化遗址的分析
许由属于尧舜时期的人,他的部族在许地劳动生息,必然有文化遗址留传后世。这一时期的考古学文化当是龙山文化中晚期,许族的生存空间基本上是在颍水的中上游地区。颍水从登封流入禹州境内,在这里发现与许由约同时的龙山文化遗址19处。这些遗址基本上都是分布颍水两侧,或其支流一侧,总的看来比较集中,如果联想到禹州城北、城东两处后人追封的许由台,这些遗址的发现不能不值得深思。颍水从禹州流入许昌县(包括市区),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10处,《西征记》则说“许昌城本许由所居。大城东北九里有许由台”。许昌县有许田、中许及5个许庄,因此也不能忽视许由族在这里的活动。
特别是与许昌相邻的鄢陵县,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13处。值得重视的是城西11公里的陈化店乡,有许由村,村内有许由寨,村西有许由冢,冢前有许由寺,正是在这个陈化店乡,发现了20万平方米的龙山时期的常村遗址。在陈化店乡有关许由的传说与常村这处较大的遗址联系起来看,这不是偶然的巧合,应该是有历史缘由的。从以上介绍的考古调查、发掘资料与文献记载和传说相对照,虽然不能绝对排除没有许由传说的其他地区,但是可以说登封、禹州、汝州、许昌、鄢陵等地,应该是早期许地的范围。应该是许由族团前后不同时期活动的地区。我们说许由族团发迹于登封,后来他的势力扩大到上述地区,他的后裔把许由的事迹在各地流传下来,这也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因此,对许由故里和许地的认识是不必怀疑的。
年8月29日,许顺湛在研究会组织举行的"许氏宗亲箕山祭祖"上担任主祭.
(编者:本文原载年10月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根在箕山》-页,此文原标题为《许姓探源中的几点认识》,本次发表时文章亦略有删减)
相关链接:
登箕山——谒许由冢
许顺湛
前贤墓冢四千年,
世代犹夸洗耳泉。
许氏寻根何处去,
原来圣地在箕山。
(年7月8日登箕山考察,参加河南省许由与许氏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时作)
年7月8日许顺湛题
年以来世界各地许氏宗亲,到登封箕山寻根祭袓部分剪影分享
大家还可看:
古代许氏、许国在今豫晥鄂三省迁徙图简介
许氏起源
许国始封之君—吕丁
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