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中国国家博物馆学术工作大会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学术工作大会”上的讲话
雒树刚
6∶
坚持“学术立馆”为全面建设世界一流大博物馆而奋斗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学术工作大会”上的讲话
吕章申
6∶
中国国家博物馆-年学术工作总结报告
陈履生
6∶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学术工作大会”上的发言
孙机
6∶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学术工作大会”上的发言
田率
6∶
中国国家博物馆关于对优秀学术研究成果奖励的决定
6∶
附录:-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主要学术工作成果统计
6∶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
共产国际、俄共(布)的对华机构
黄黎
7∶
大革命的失败和挽救大革命的努力
陈莉
7∶
关于中共六大的几个问题
白云涛
7∶
陕甘宁边区时期文艺界对劳模的宣传
隋立新
7∶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长征精神与长征文化
白云涛
10∶
红军都是钢铁汉野菜充饥志更坚
安莉
10∶
民族团结的历史见证
江琳
10∶
长征路上的女红军
周彩玲
10∶
长征路上的战友情
尹静丁纯怡
10∶
斯诺、毛泽东与《红星照耀中国》
谭天
10∶
长征路上的“红小鬼”
何志文
10∶
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周年
孙中山撰述《实业计划》的历史考察
隋立新
11∶
孙中山致王鸿猷信函
安跃华
11∶
孙中山若干老照片考述
周彩玲
11∶
孙中山法书“博爱”和博爱情怀
王宇洁
11∶
从馆藏文物看纪念孙中山活动
刘丹
11∶
考古学研究
柿子滩遗址楔型细石核工艺流程研究及相关问题探讨
任海云
1∶
大青山以南地区新石器时代陶窑研究
高兴超
1∶
东周赵国考古学文化的演进历程
张渭莲段宏振
1∶
济源市龙潭宋金墓葬发掘简报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济源市文物工作队
2∶
陕西彬县商周时期遗址考古调查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3∶
从手工业作坊看周原遗址西周晚期的变化
马赛
3∶
韩城梁带村墓地三题
陈小三
3∶
凤雏三号建筑基址与周代的亳社
孙庆伟
3∶
凤雏三号建筑的祭祀遗存浅谈
张天恩
3∶
对周原遗址凤雏建筑群的新认识
宋江宁
3∶
凤雏三号基址与周武王“祀于天位”
王恩田
3∶
甘肃临泽西寨汉晋墓群
张掖市文物保护研究所
临泽县文物局
4∶
洛阳国龙置业C7M魏晋墓
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4∶
唐玉华宫建筑考
陈晓捷
4∶
东汉至南北朝时期陶瓷烛台的类型学分析
苏晓威
5∶
晋东南地区五代宋元时期补间铺作挑斡形制分期及流变初探
俞莉娜徐怡涛
5∶
济南老城区卫巷遗址出土的宋代金银器窖藏
济南市考古研究所
6∶
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桃园洞”石室调查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广安市文管所武胜县文管所
6∶
济南市刘家庄遗址商代墓葬M、M发掘简报
济南市考古研究所
7∶
殷墟文化两个分期体系的比较研究
盛伟
7∶
长沙风盘岭汉墓墓主及相关问题探讨
赵晓华
8∶
焦作出土东汉联仓式陶仓楼
张保民赵慧钦
8∶
古代仓窖储粮计量问题研究
——以洛阳战国与隋唐官仓为例
赵晓军
8∶
郑州小双桥商代都邑布局探索
侯卫东
9∶
陕北高原商代考古学文化简论
张天恩
9∶
浙江余杭小横山南朝画像砖墓飞仙和仙人
刘卫鹏
9∶
山东淄博清代壁画墓发掘简报
淄博市博物馆
10∶
山东省莱芜市出土商周青铜容器概述
徐波李翠霞
11∶
殷墟西北冈西周遗存分析
李宏飞
11∶
郑州登封金东村东汉墓M7的发掘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登封市文物保护管理局
12∶
试论河北望都一号汉墓壁画布局及其意义
张媛媛
12∶
洛阳唐代安国相王孺人唐氏墓壁画探析
杨志强
12∶
隋唐洛阳城惠训、道术、道德三坊考略
吕劲松张如意
12∶
古代史与文物研究
国地望新探
孔华杜 勇
1∶
商代的召方
连劭名
1∶
银雀山汉简“天地八风图”的再复原及相关说明
杨安
1∶
《辽萧德顺墓志铭》考释
李俊义张梦雪
1∶
元代左庭墓志考释
邹虎赵鹏翔
1∶
北京密云大唐庄出土辽代墓志考释
孙勐
2∶
从宫廷文物看明宣宗的娱乐生活
许冰彬
2∶
礼达乡闾:贵州凯里炉山一号墓所见之清代礼仪
李飞
2∶
曹魏正始五年《石门铭》所见职官释证
周鼎
4∶
南北朝至两宋时期买地券文“为佛采花”释读
黄文博
4∶
唐代真珠考略
高翠
4∶
雅安芦山汉墓出土摇钱树座初步研究
——再谈摇钱树的整体意义
王煜师若予郭凤武
5∶
再论博山炉的起源及相关问题
邵小龙
5∶
敦煌一棵树烽燧西晋符信补释
——兼说汉简中“符”的形态演变
乐游谭若丽
5∶
南北朝晚期大型墓葬出土胡人驱傩画像砖和俑研究
师若予
5∶
金《孙即康坟祭文》暨辽《孙克构墓志铭》考释
孙建权
6∶
南宋淳祐时期贵族妇女着装形态考释
张玲
6∶
明代边防隘口地亩营房碑的发现与考释
王浩
6∶
明末张献忠农民军用印初探
后晓荣程义
6∶
清华简《系年》所见宋国史事初探
代生
7∶
公典盘铭文及相关问题再探
耿超
7∶
唐张献甫墓志考
田有前李小勇
8∶
唐刘渭墓志考释
王学文
8∶
甲骨缀合提供的两条罕见辞例
吴丽婉
9∶
随州文峰塔曾侯與墓A组编钟铭文拾遗
魏栋
9∶
新出土唐代段斯立墓及墓志考
张小丽
9∶
陶瓷扁壶的源流
袁胜文
10∶
北京晏家堡村壁画墓年代探讨
张利芳
10∶
江苏地区明代浇浆墓及出土服饰的初步研究
郭正军
10∶
清代彩绘《天下全图》文本考述
——兼释海内外具有渊源关系的若干地图
王耀
10∶
甲骨文中的朿字与商代财政
曹大志
11∶
据文例考金文二则
杨秀恩
11∶
新莽简判断标准补说
——以居延新简为中心
焦天然
11∶
竹木石纸史料各自特性与整合使用
蒋非非
12∶
隋观德王杨雄及夫人王妃墓志
张应桥
12∶
艺术史研究
不空所译诃利帝密典及图像的研究
李翎
1∶
由《宋拓赵侍郎不流本游相〈兰亭〉》想到的
秦明
1∶
剞劂之用:明代典籍插图中的抗倭图像研究
——以《三省备边图记》为中心
陈履生
1∶
北魏建安王妻乐乡君墓砖
殷宪
2∶
楚“畋雁之鉨”考释
徐畅
2∶
孝著丹青:明末黄向坚“万里寻亲”的多重文本交织
毛文芳
2∶
论道安素斋:倪瓒之《苔痕树影图》
王照宇
2∶
似真似幻“倒影月”:古画中的一类独特物象
施锜
3∶
移远就近
——窗与中国画构图及画幅形式
郭强
3∶
清初北方士人书画鉴藏家群体及交往
——以孙承泽为中心的考察
李永
3∶
《真迹题跋录》与王翚《临〈富春山居图〉》第一本
刘鹏
3∶
明代名宦华察书法研究
盛诗澜
4∶
《艮泉图咏》与19世纪初的文人交游圈
黎丽明
4∶
李公麟《龙眠山庄图》研究
杨娜
5∶
《芝仙书屋图》述考
成洪燕
5∶
钱选《浮玉山居图》创作年代考述
李永强
6∶
《元世祖出猎图》流传考略
陈晓伟
6∶
明朱成鈠《停舟观雁图》研究
任文岭
7∶
“繁华到底”
——明藩王墓出土金银首饰丛考
扬之水
8∶
博尔都疑年及交游考
胡瑶
8∶
《唐令狐览墓志》考释
——兼谈令狐氏之衍变
马志祥
9∶
瑞应图书与绘画考略
李若晴
9∶
阮元金石交游考
张勇盛
9∶
王岑伯和他的《书学史》
叶康宁
9∶
论禹之鼎对仇英青绿山水画的继承
汪亓
10∶
从何家村到法门寺:金银器工艺的进步与发展
程 旭
10∶
南朝佛教造像背光研究
——以成都及周边地区石刻造像为例
金建荣
11∶
滕固早年艺文活动初探
韦昊昱
11∶
佛装与佛化
——中古时期泗州僧伽信仰与图像的在地化
郑弌
12∶
巴蜀佛教石窟艺术与周边佛教艺术之关系
——以唐以前的巴蜀石窟为例
龙红邓新航
12∶
威尼斯如画
——威尼斯画派的创造与影响
丁宁
12∶
近现代史与文物研究
甲午战争期间日本的摄影报道活动
—以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日清战争写真帖》为中心的考察
罗永明
1∶
抗战时期国家最高学术奖的设立及其影响
王晓明马克锋
1∶
抗战时期云南戏剧运动述论
肖雄
1∶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关于成吉思汗的纪念活动述略
吴修申宋江华
2∶
抗日战争时期的农会组织述论
李永芳
2∶
民国初年袁世凯施政述略
丁健
3∶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辛亥革命纪念章研究
周靖程
3∶
铁良南下与清末军事改革
彭贺超
4∶
国宝海外首展研究
——-年“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八十周年记
李立
4∶
同治年李鸿藻丁忧诸事补证
——一通李鸿藻未刊书札考释
陆德富
5∶
李殿林墓志考释
谭嘉伟王银田
5∶
抗战时期北海银行冀鲁边湖景五角石钞版及相关问题
于芹
6∶
-年胡适对苏俄态度的变化
方巍巍
6∶
《沿江沿海各省炮台图说》与叶祖珪的海防思想
贾浩
8∶
单士厘致钱玄同信札整理研究
张胜利
8∶
蓝天蔚与日本关系
张侃侃
9∶
北京古物保存所考略
——兼论其与古物陈列所之关系
李飞
9∶
恽毓鼎与丁未政潮
刘鹏超
12∶
陈训慈与“清理战时文物损失委员会”
吴忠良
12∶
馆藏文物研究
沈周《桃花书屋图》流传考略
李雪于成龙
2∶
中国国家博物馆近藏爯鼎、爯簋试析
翟胜利
3∶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战国错金干支仪
李零
5∶
文物科技
广东“南澳Ⅰ号”出水明代景德镇青花瓷标本钴蓝颜料研究
马燕莹胡东波孙键
5∶
甘肃马家塬战国墓地M4出土身体装饰件的保护修复及复原研究
黄晓娟韦清赵西晨严静
6∶
史前黄铜器及其冶炼工艺
凡小盼赵雄伟
8∶
《清人画乾隆帝普宁寺佛装像》的保存现状与建议
张蕊方小济宋纪蓉
9∶
以炉渣分析为主揭示古代炼铁技术的研究与探索
黄全胜李延祥陈建立铁付德
11∶
唐韩休墓壁画的抢救性保护
杨文宗
12∶
展览评论
一次成功的策展
——张海书法展述评
吕章申
8∶
研究综述
?
中国博物馆协会出版专业委员会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综述
童萌
5∶
书影
“中国国家博物馆学术工作大会”抽印本
本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管,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面向国内外发行。主要栏目有考古学研究、古代史与文物研究、艺术史研究、近现代史与文物研究、馆藏文物研究、展览评论与资讯、博物馆学、文物科技等。欢迎国内外作者惠赐稿件。来稿请按照如下要求:
1.稿件一般不超过00字,尾注。文前附字以内的中文、英文内容提要,关键词2-5个。寄文字纸质稿件及光盘、电子邮件。
2.稿件文字、标点、年代、数字等书写方式均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有关规定为准。手写稿请誊写清楚,标点符号占一格,打印稿请使用A4纸、宋体字。
3.图片要求清晰,注明名称、出处及其在文中的位置。
4.本刊处理稿件以3个月为限,如届时未接到采用通知,请自行处理。稿件及图片一般不退还,烦请自留底稿。
5.来稿写清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及电子邮箱等信息。
6.来稿请附独创性声明,即来稿为作者独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未公开发表;文中所有引用部分,均已做出明确标注或得到许可。如有发生侵犯他人著作权的问题,其后果由作者负责。
7.本刊、本馆网站及本馆其他学术著作、电子媒体享有该文使用权。
本刊联系方式如下:
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编辑部
邮政编码:
编辑部()6555506
电子邮箱:guankan
chnmuseum.cn《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编辑部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办:中国国家博物馆编辑出版:《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编辑部编辑部-6555505电子邮箱:guankanchnmuseum.cn订购-65510国内统一刊号:CN10-5/K温馨提示: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获得:
1.国家博物馆图书售卖处
2.邮局订阅
3.国博淘宝旗舰店zggjbwg.tmall.治好白癜风需要多少钱长春治疗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