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登封市唐庄镇西北山区,有一个古老宁静的小山村搬倒井村。搬倒井村北靠伊洛河,邙岭,与巩义市相接,南望嵩山北麓,东临五指岭与新密市相连,西连九龙潭自然风景区,与美丽乡村3A景区范家门相毗连,与风景秀丽的纸坊湖相谐相伴,勺河源头从山脚下淙淙流过。搬倒井村地处海拔米以上的山地之中,高山密林,玉峰溪流,农田瓦舍,石房石屋,石桌石凳,鸡犬相闻,清净质朴。是中州大地独有的一处群山叠嶂,清风幽谷,游山恋水,观光旅游,田园农耕的好去处。搬倒井遗址据传是东汉王莽撵刘秀时,刘秀把井搬倒的,现存古井,井深五米,原券井为二米半、直径二米。一九九五年,又砌了券门加以保护。时任郑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岳修武同志书写了“搬倒井”青石匾额,村民吃水常年不涸。相传西汉末年,暴发赤眉、绿林等农民起义,纵横中原的汉军便是绿林起义中最突出的一支起义队伍,首领便是刘秀,刘秀在南阳起兵,初战不利,这天,刘秀带领数十名骑兵跑到嵩山东麓的“古阳关”,人困马乏,士兵四处寻找水源,终于在北山坡上找了一眼水井,因天旱水位低,无桶无绳,无法汲水,这时刘秀来到井旁,说道,这有什么难的,把井搬倒,水不就流出来了吗?刘秀金口玉言,话音刚落,井真的就倾斜了,井水哗哗地向外流淌,解了众将士的燃眉之急,焦灼之渴。从此,这口井就便称作“搬倒井”了。搬倒井村是一个遍布石头的村落,石房、石屋、厨房、案板、卧室、石炕、窗台、鸡舍、猪圈、牛栏、厕所、路基、路面、台阶、凳子、桌子、石磨、石碾,院里院外,整整一个石头世界,俗说话“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村民们祖祖辈辈居住在深山里,建造房屋靠的全是石头,石根基、石墙、石券屋顶、石门窗……。但是建造这样的是房屋非常不容易,需要人工用石扦子、石锤挖掘青石,打造成块,需要能工巧匠精心垒砌、合缝成墙,就连石缝间都是用小石块填塞而成。石房屋高大厚重、结实耐用、冬暖夏凉、四季恒温,在村子里,百年以上的房屋不少见,有的甚至是几百年以上。桃源生活扳倒井村海拔米以上,是一个悬挂在半山腰的小山村,村里只有一条通往外界的道路,村里村外到处都是树,除了树还是树,整个村子都被繁茂的树枝和树叶覆盖着,只有走近了才能看到大小不一、高低不平、错落有致的房屋在树底下横卧着,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绝大多数村民都走出了小山村,村里现居住的都是些年老体弱的村民,他们在这里过着与世隔绝的田园生活,清晨闻鸡起床,洗脸吃饭,白天到田园农耕劳作,夜晚坐在自家的屋顶,或麦场的石磙上数星星,赏月亮,遥望远方,漆黑一片,偶有几盏灯亮,稍有风吹草动便有鸡鸣狗叫,遥相呼应,为寂静的山村增添了几分情趣。简单,干净,幽静,清新,古朴,典雅,便是这个山村的传统和特征。慕名来到村里,你什么都不要想,什么都不要干,就想一个人默默地,心平气静地,走走转转逛逛,看看望望瞧瞧,走着高低不平的山村小路,踢着脚下碍脚的小石子,闻闻草香花香,折几枝野草山花随手把玩,想想古人陶渊明,做做桃花源的闲人。听听熙熙山风,陶醉于心悦气爽,望望墨绿群峰,养眼与山花烂漫,偶尔与路边的村民聊几句不咸不淡的话题,倍感轻松自在,舒心惬意,忘记烦恼,忘却忧愁,忘尽人间凡事。要想领略一下大自然赐予我们的优美风景,陶冶一下我们喧闹的心情,体验一把先辈们农耕文化的精髓,感受一下偏远地区的山村生活,就来我们搬倒井村吧,一个追梦的地方,一个醉心的桃花源。本文由陈占超原创,图/网络,编辑/王迎勋;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ngfnegzx.com/dfsjj/16024.html